近年来,我国城镇化程度不竭提高、城市规模逐渐扩大,但也存正在分歧层级城镇成长程度不服衡、功能分派不合理等问题。鞭策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成长,是新型城镇化高质量成长的必然要求。《地方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健全城市规划系统,指导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成长、集约紧凑结构。地方经济工做会议提出,成长示代化都会圈,提拔超大特大城市现代化管理程度,鼎力成长县域经济。本期特邀专家环绕相关问题进行研讨。张贵(南开大学经济取社会成长研究院传授):以来,我国履历了世界汗青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历程,城市成为经济社会成长的次要载体。党的以来,我国连续出台户籍、地盘、教育、就业和住房等范畴配套政策,强化城市群、都会圈正在城镇化计谋款式中的从体地位,城镇化成长和城镇扶植取得新成效。城镇化程度不竭提高,城镇化质量持续改善。我国常住生齿城镇化率由2011年51。27%提拔到2023年66。16%,城镇化程度年均提高1。24个百分点。据统计,2023年我国城镇居平易近人均可安排收入51821元,增加速度为5。1%。地级以上城市地域出产总值77万亿元,跟着新型城镇化深切推进,城区常住生齿300万以下城市的落户根基打消,农业转移生齿市平易近化加速,城镇根基公共办事加速向常住生齿笼盖、供给程度不竭提高,城市根本设备不竭完美,生态质量逐渐提拔。城镇数量显著添加,城市规模逐渐扩大。城市数量从1978年的193个添加到2023岁尾的694个,此中常住生齿跨越500万的城市由3个添加到29个,跨越1000万的城市由1个添加到11个。2023岁尾地级以上城市297个,常住生齿超6。7亿人。城镇化系统不竭完美,城市群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的从体形态和引领全国经济增加、推进区域协调成长的主要支持。城镇系统呈多样化布局,城市群空间形态各具特色。核心城市和城市群正成为承载成长要素的次要空间形式。按国度统计局2022岁暮户籍生齿规模划分,100万至200万、200万至500万、500万以上生齿的地级以上城市别离有96个、46个和22个,别离比2012岁暮添加14个、15个和8个。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和成都、姑苏、杭州等新一线城市感化进一步阐扬,带动所正在区域中小城市成长强大。长三角城市群以上海为核心构成“梯度型”布局,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呈现“散点型”布局,成渝地域双城经济圈成长起势收效,长江中逛、北部湾、关中平原等城市群集聚带动效应持续提拔。我国城镇化快速成长的同时,也存正在城市规模布局不合理、大中小城市成长不协调等问题,降低了资本设置装备摆设效率。一是城镇系统布局不敷合理。取发财国度比拟,我国特大城市和大城市数量相对较少,难以充实承载更多成长要素和生齿。同时,中小城市成长质量、承载力有待提拔。部门中小城市和资本型城市正在财产成长、公共办事、根本设备等方面存正在短板,面对生齿流出、财产萎缩的情况。特别是京津冀、成渝地域城镇系统呈现“哑铃型”布局,中小城市成长数量和质量有待提拔。二是大中小城市资本设置装备摆设不服衡。、上海等超大特大城市经济、文化、医疗等资本过度集中,“大城市病”问题较为凸起,如交通拥堵、住房严重、污染等,城市管理能力和管理程度有待提高。取大城市比拟,中小城市正在根本设备、公共办事等方面存正在短板,资金、手艺、人才等资本相对匮乏,成长动力不脚,难以实现取大城市协调成长。三是城市成长存正在区域不均衡问题。“东快西慢”“南强北弱”的不均衡态势进一步凸显。东部沿海地域的核心城市基于比力劣势快速扩张,西部、东北地域一些中小城市成长际遇欠安、成长动力不脚,反映了区域成长不均衡以及财产布局变化带来的城市成长差别。例如,珠三角地域后凭仗市场化和财产转型升级,吸引大量外来生齿和投资,财产取生齿不竭堆积。而东北部门资本型城市如鹤岗、辽宁等,则因资本干涸、财产布局单一等问题,面对经济收缩和生齿流失的窘境。四是城市群内部极化取分化并存。目前,我国城市群内部存正在城镇化成长不服衡、不协调的问题,尚未构成高效联动融合机制。核心城市或大城市成长动力极化现象日益凸起,经济和生齿向大城市及城市群集聚的趋向比力较着,而核心城市对周边辐射带动能力不脚。以成都都会圈为例,成都10年间添加580多万人,但德阳、眉山、资阳三市的生齿却削减或微增。京津冀城市群地舆优胜,但城市群内部尚未构成优良的财产链条和功能分工,河北一些城市仍依赖保守沉工业,导致资本设置装备摆设不服衡。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最为发财的城市群之一,但大中小城市之间成长不协调问题仍然存正在,相较于上海、南京等大城市,浙江嘉兴和江苏南通等中小城市正在财产布局、根本设备扶植、人才储蓄等方面存正在短板。叶堂林(首都经济商业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成长研究院施行院长):“大城市病”是指生齿向大城市过度集中所激发的生齿超载、交通拥堵、房价高涨及恶化等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超大特大城市因为复杂的生齿和经济规模,更易遭到“大城市病”的搅扰。为疏解非首都功能、破解“大城市病”问题,提出京津冀协同成长计谋,颠末10多年勤奋,“大城市病”逐渐缓解。破解“大城市病”,环节正在疏解核心城区非焦点功能,鞭策超大特大城市瘦身健体。以非首都功能疏解带动财产疏解和生齿疏解成效显著。2015年至2022年,核心城区常住生齿数量由1297。4万人降至1094。5万人,年均降幅2。40%。此中,焦点区常住生齿数量由221。0万人降至180。40万人,年均降幅2。86%。2014年至2022年,和类制制业中,企业削减量排正在前五的财产别离为纺织服拆业、金属成品业、食物制制业、家具制制业及橡胶和塑料成品业,年均降幅均超30%。非首都功能疏解为高精尖财产成长创制了空间。2014年至2022年,高手艺企业由37。42万户增至85。71万户。此中,制制类企业由0。24万户增至0。28万户,办事类企业由37。18万户增至85。43万户。高质量高尺度推进国度级新区规划扶植是破解“大城市病”的主要路子。“新两翼”扶植取得新进展,衔接非首都功能疏解有序推进。城市副核心取从城区“以副辅从、从副共兴”的成长款式逐步构成。2019年市级行政核心迁入城市副核心,2024岁首年月市级机关第二批搬家工做完成,共计2。2万余人入驻副核心行政办公区。雄安新区做为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感化。交通大学、科技大学等高校雄安校区全数开工扶植,地方企业正在雄安新区设立各类机构150多家,投资来历为的注册企业超3000家,中国星网、中国中化、中国华能等首批央企总部项目全数成功落户,中矿集团完成总部选址,互联网财产园等一批市场化疏解项目开工扶植。疏解非焦点功能是优化城市空间功能结构、鞭策城市群内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成长的必然选择。不只有帮于加强超大特大城市全球资本设置装备摆设、科技立异策源、高端财产引领及枢纽等焦点功能,提高其焦点合作力,还通过阐扬对周边地域的辐射带动感化,鞭策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成长。超大特大城市非焦点功能疏解鞭策要素资本出格是人才、手艺等环节要素正在分歧城市间合理流动和优化设置装备摆设,帮力中小城市和小城镇高质量成长。借势非首都功能疏解,科技正在津冀落地的比沉不竭提拔,通过协同立异和财产协做帮力津冀实现高质量成长。2013年至2023年,流向津冀的手艺合同成交额由71。2亿元增至748。7亿元,年均增加率26。5%。截至2023岁尾,中关村企业正在津冀设立分支机构数量冲破1万家。超大特大城市非焦点功能疏解帮力大中城市财产转型及小城市、小城镇财产成长。河北曹妃甸区环绕打制石化、木材加工、配备制制、计谋性新兴财产,全力衔接京津财产和项目转移,自2014年以来,累计衔接亿元以津项目276个,大红门、动物园等批发市场落户河北、等地,帮力其成为全国现代商贸物流主要,鞭策处所经济成长。超大特大城市非焦点功能疏解帮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根本设备扶植以及根基公共办事程度提拔。借势非首都功能疏解,“轨道上的京津冀”从骨架初步建成,国度高速公网“断头”全数消弭,口岸群扶植达到国际先辈程度,河北交通设备全体程度实现逾越式成长。根基公共办事均等化是加强周边地域吸引力和衔接力的焦点。京津优良学校正在河北设立28所分校,京津30家病院纳入河北医点范畴,三地组建跨区域儿科联盟、肿瘤专科联盟、胸痛联盟等,以手艺输入、人才培育、专科扶植等为切入点,大幅提拔河北公共办事程度。曾刚(华东师范大学城市成长研究院院长):城市群和都会圈正在我国城镇化和区域协调成长计谋中阐扬着越来越主要的感化。应明白城市群取都会圈多条理联动径,鞭策大中小城市取小城镇正在根本设备、财产分工、公共办事等方面协同成长。推进根本设备互联互通,为城市群同城化奠基根本。城市群内大中小城市协调成长需要根本设备的互联互通。成渝高铁的开通将成都取沉庆的通行时间缩短至1小时,大幅提拔了成渝地域双城经济圈两大焦点城市对周边中小城市的辐射带动效应。2023年,成渝高铁平均每天开行184列、92对列车,全年共计发送搭客5000。9万人次。不只便当了跨城通勤,鞭策了成渝地域双城经济圈协同成长,也使沿线四川资阳、内江等城市吸引了大量投资取人才,帮推本地经济成长。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极大缩短了粤港澳大湾区内、珠海、澳门之间的通行时间。截至2024年10月底,经港珠澳大桥往来粤港澳三地的搭客数量冲破6230万人次,车辆跨越1276万辆次。跨区域交通根本设备扶植打破了城市之间的隔膜,构成了大中小城市的“1小时通勤圈”,鞭策区域经济要素快速流动和资本高效设置装备摆设。推进立异链、财产链的跨地区深度融合,为多市结合扶植世界级财产集群创制有益前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成长有赖于立异链、财产链的深度融合。长三角三省一市借帮“上海研发+外埠制制”“上海总部+外埠”等合做体例,不只处理了诸多“卡脖子”手艺难题,还推进了世界级财产集群扶植。长三角集成电财产规模正在全国占比58。3%。生物医药财产规模约占全国1/3,近3年获批新药数量占全国70%,上市公司数量占全国1/3。人工智能财产规模占全国1/3,企业数占全国30%。长三角三省一市地域出产总值从2018年的22。1万亿元增至2023年的30。5万亿元,以不到4%的河山面积,创制了全国近1/4的经济总量。鞭策科创资本共享,为结合立异供给机制保障。人工智能手艺深刻影响着人类出产和糊口,大中小城市协同立异至关主要。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和杭州将来科技城配合鞭策生物医药和消息手艺等前沿范畴立异,激发周边中小城市科技立异活力。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鞭策沪苏浙皖9个城市取上海科学院合做,正在金华、芜湖等地设立18个协同立异核心。9城共建以来,PCT(专利合做公约)国际专利申请数量增加163。4%,研发投入强度均值3。77%,远超全国平均程度。2023岁尾,9城市PCT国际专利申请数量占全国1/9,国度科学手艺获数量占全国16。2%。京津联袂正在天津滨海新区、宝坻区别离成立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截至2023岁尾,两处新平台累计注册企业冲破6500家,实现科技资本高效流动取共享。鞭策公共办事共享,缩小城市间成长机遇差距。公共办事资本均等化是实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成长的环节。鞭策区域教育、医疗等资本共享,加强了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吸引力,改善了居平易近糊口质量,也缩小了城乡之间公共办事差距。2019年3月以来,广东省取人社部先后签订支撑粤港澳大湾区扶植的一系列计谋合做和谈,实现了跨境社保轨制跟尾取互认,使得正在大湾区内工做的外来人员可以或许享受便利的社保待遇。和澳门高档院校取广东省多所高校开展“2+2”结合培育打算,学生能够正在两地高校之间交换进修,有帮于培育国际化复合型人才。通过这些合做,粤港澳大湾区无效提拔了教育资本共享和社会办事均等化程度,广东省城乡收入比从2013年的2。67∶1降至2023年的2。36∶1。鞭策区域生态联防联控,共建斑斓家园。正在污染管理方面,京津冀城市群通过制发《京津冀生态协同专题工做组工做法则》,强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2024年上半年,、天津、河北PM_2。5平均浓度别离降至34微克/立方米、43微克/立方米、42微克/立方米,区域空气质量大幅改善,加强了人平易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位于苏浙沪二省一市交壤处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成长现范区先后发布“跨域统终身态准入轨制”“生态质量情况同一量化评估机制”等,做到生态尺度、监测、法律“三同一”,大幅改善了生态质量。2023年,示范区地表水优Ⅲ类断面比例从2019年的75%上升到96。2%,空气质量指数优秀率从78。4%上升到84。1%。淀山湖、元荡、汾湖)沉点跨界水体水质量提前达到或优于2025年方针。张蔚文(浙江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传授):城镇化是内嵌于国度经济系统的动态过程,县域做为国平易近经济的根本单位和城乡统筹成长的载体平台,正在整个国度城镇系统中饰演着不成替代的脚色。做为介于城市和农村间的区域,县域不只取城市根本设备连通,还取泛博乡镇农村收集慎密联系,是以财产分工为根本的国度城镇系统的环节一环。国平易近经济成长是分工和专业化演进的过程,跟着分工深化,市场会自觉构成最优的城市规模布局——分歧规模的城市因效率不同而承担分歧的功能分工,通过协调成长建立起高效的城镇系统。正在此系统中,生齿、本钱、消息、手艺等大量出产要素正在大中城市集聚,小城镇和农村地域做为外围区,凡是自给自脚,并接管临近大中城市供给的专业化办事。介于两者之间的县域,或衔接大中城市财产转移并为其供给相关财产配套办事,或培育处所化特色财产从而加强本身对小城镇和农村地域的辐射能力。县域是劳动力、地盘、本钱等要素正在国度城镇系统中流动的曲达坐。以劳动力要素为例,因为户籍和本身经济能力的,农业转移生齿难以正在大城市获取更好的工做和住房,也面对就业、糊口、交往等多沉坚苦,正在大城市中的假寓志愿无限,由此构成了一种复杂的“候鸟型”生齿流动模式,流动生齿迁移于村落取城市之间,正在大城市务工多年后返乡,正在附近的县城、核心镇或地级市采办住房,使城镇化不是纯真由村落到城市的单向迁徙过程,而是构成了进城取返乡共存的场合排场。除“候鸟型”流动外,当场就近城镇化逐步成为县域城镇化的主要特征。国度统计局发布的《2023年农人工监测查询拜访演讲》显示,正在2023年17658万外出农人工中,跨省流动的农人工6751万人,占比38。2%,省内流动的农人工10907万人,占比61。8%,申明农业转移生齿当场就近城镇化正正在成为新的趋向。从汗青历程看,初期,正在“小城镇、大计谋”以及“节制大城市规模,合剃头展中等城市,积极成长小城镇”等政策的指导下,县域城镇化被赐与了持续关心和投入。其时,县域内小城镇快速兴起和乡镇企业迅猛成长,为我国经济起飞打下了根本。然而,跟着经济体系体例转型,劳动力正在城乡下大规模流动成为趋向,城镇化政策逐步向大中城市倾斜。一批特大城市以至超大城市兴起,而县域则受限于政策支撑不脚、财务投入匮乏以及管理系统不完美,财产成长相对畅后,根本设备和公共办事设备扶植欠账较多,障碍了生齿的进一步集聚,潜正在的城镇化盈利难以。第七次全国生齿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县域城镇生齿总量已达3。59亿人,但常住生齿城镇化率仅48。63%,这一比例较着低于全国平均程度。东北、部地域的大部门县域存正在较为严沉的生齿流失问题,以至东部发财地域的部门县域,正在“虹吸效应”影响下,也面对生齿出格是人才流失压力。近年来,正在新型城镇化计谋和村落复兴计谋的驱动下,加之当场就近城镇化和生齿回流趋向的兴起,县域成为我国城镇化纵深推进的环节载体。以建立“大中城市—县城—小城镇”区域联动、平衡成长的城镇化成长新款式为方针导向,将来县域城镇化应从以下方面发力。一方面,统筹推进户籍、地盘等轨制系统的联动,破解“能者不肯,愿者不克不及”的县域城镇化瓶颈。“能者不肯”指当地农业转移生齿进入县城实现市平易近化的志愿较低,必然程度上是由于农村户籍取地盘财富等权益的高度,以及县城城区公共办事能力无限。“愿者不克不及”指外来农业转移生齿尚难融入本地糊口。以浙江龙港市为例,中国挪动浙江公司操纵挪动手机信令大数据和社会综治大模子的测算发觉,龙港外来生齿正在栖身和就业上构成了基于血缘、同亲的“熟人社会”,即外来生齿取当地人之间呈现较着的社会融合坚苦。因此,正在县域城镇化过程中,需正在充实卑沉生齿流动志愿的前提下,鞭策县城城区内各项公共资本按常住生齿规模设置装备摆设,确保新落户生齿、非户籍常住生齿和县城居平易近均等享有根基公共办事。另一方面,加速县级财权事权,摸索付与县级更多资本整合利用的自从权。激励都会圈范畴内、大城市周边的县建成专业性强、对大城市科创核心具有衔接功能的卫星强县。稳步有序鞭策合适前提的县和镇区常住生齿20万以上的特大镇设市,进一步完美城镇系统,培育新的区域经济增加点。